当前位置: 呼伦贝尔旅游 > 民俗地理 > 风俗习惯 > 正文

敖鲁古雅鄂温克人

来源

敖鲁古雅鄂温克族乡位于呼伦贝尔根河市最北部的敖鲁古雅河畔,“敖鲁古雅”为鄂温克语“杨树林茂盛的地方”之意。

敖鲁古雅鄂温克人是在300多年以前从列拿河一带迁到额尔古纳河流域的,当时有700余人。在列拿河时代,他们就开始驯养和使用驯鹿。后来由于列拿河一带猎物少了,他们便顺着石勒喀河来到了大兴安岭西北鹿的额尔古纳河流域。他们常年生活在深山密林,穿兽皮、吃兽肉,住“撮罗子”,受外界影响较少,在解放前基本仍处于原始公社末期氏族公社的阶段。 解放后,在党的民放政策的光辉照耀下,敖鲁古雅鄂温克人彻底结束了不分冬夏穿兽皮、餐风露宿的原始生活,在奇乾建立了奇乾鄂温克族乡人民政府。1965年9月1日,35户鄂温克猎迁到敖鲁古雅河畔安家,实现了定居。在长期的狩猎生产和生活中,形成了自已的独特的民族习俗。

饮食习惯

鄂温克猎民的主要食品是面食和肉类。狍子、鹿,野猪、熊、灰鼠及飞龙、鱼等,是他们常用的美食。常做煮肉、烤肉、烧肉、肉干等。驯鹿奶茶是他们常年的饮料。他们食用的野菜主要有野葱、野芹菜、野韭菜、黄花菜、蘑菇、笃斯、红豆、山丁子、稠李子,既鲜食又加工贮存,供常年用。他们还常熬笃斯酱,作为面食的佐料;面食一是油炸面食,二是和好面发酵烙成不加碱的“格列巴”(烙饼)。

服饰

行猎的鄂温克人在冬季多穿 皮衣裤,夏季穿去毛的皮衣裤。鄂温克族妇女现在用多种布料做成裙子,大圆领,领边用不同颜色的布镶成,格外美观。裙中间有掐腰,显示出女性的线条美。鄂温克人的帽子用鹿、狍头皮做成,以灰鼠皮或猞猁皮做里,戴在头上既轻便又暖和。出猎时便于伪装,可以迷惑动物。靴子有带毛的、不带毛的 腿靴;手套也分带毛的,不带毛的,手背上用 筋绣上花纹,美观大方。被是用狍皮制成,轻便、暖和;褥用 、鹿、熊、猞猁、野猪各种皮做成,还有 腿毛皮褥子。此外,还有 皮腰带。现在青少年穿戴和内地一样,只有在一定场合才穿民族服装。

节庆活动

鄂温克猎民的传统节日是每年6月10日的“斯特若衣查”节。鄂温克语“扭木克”,“欢聚丰收”之意。猎民以“乌力楞”为单位带上最好的猎品,互相交换。节日里举行宴会和歌舞,也有进行订婚和结婚的。春节期间,鄂温克猎民回到定居的地方,同汉族人民一样按照传统的民族形式欢度佳节。从1994年起每年6月18日,是鄂温克族的“瑟宾节”意为“欢乐祥和”。这一天像欢度“春节”一样隆重、热烈和喜庆。

待客习俗

男人在“撮罗子”里可以随便坐,一般坐在右首,从哪边进,从哪边出来。妇女坐在左首,但不准越过“勺纳”杆,即在“撮罗子”内中间交叉的两根木杆,主妇即使需要越过,也必须从原来的路线回来,不许违背这项规定。来了尊贵的客人,可以坐在供奉玛鲁神的位置。每当有客来时,男女老少全家出迎,行执手礼,让进“撮罗子”,席地而坐。然后慰问一番,升篝火,煮肉烧茶做饭。以鹿、 的胸脯肉、脊骨肉、肥肠及驯鹿奶等食品招待客人。就餐时,拿出上好的酒具,由老者举杯让洒。如果想更深刻的了解这个民族,一定要看原生态舞台剧《敖鲁古雅》。它以中国最后一个使用驯鹿的狩猎部落使鹿鄂温克族为背景,讲述少女艾雅玛与青年猎手别日坎的动人爱情故事,再现使鹿鄂温克游猎部落的生活原貌,吟唱使鹿鄂温克感恩自然、尊重生命的千年旋律。

感觉不错!您可以分享到
猜您还喜欢

呼伦贝尔最新资讯

呼伦贝尔热门民俗

呼伦贝尔热门景点

400-660-6177