额尔古纳市是我国最北部的城市,它与俄罗斯隔河相望。在这个城市中有一个优秀的特殊民族群体,这些人绝大多数身强体壮,头脑聪颖,热爱劳动,讲究效率,性情乐观豪爽,能歌善舞。从相貌上看,他们与汉族大有区别,明显带有欧洲人的某些特征;皮肤较白皙,眼窝较深,鼻梁稍高,头发黑中略带暗黄,眼睛多为暗褐色。仔细端详,与汉族又有几分想象。这便是华俄后裔,属于俄罗斯民族。全市共有华俄后裔七千余人。主要分布在室韦俄罗斯民族乡、拉布大林、三河及额尔古纳河沿岸的一些村落。室韦俄罗斯族民族乡是我国唯一的俄罗斯族民族乡。当你走近他们,你仿佛是在读一部额尔古纳河畔百年史,他们会给你讲述华俄后裔的过去和现在。你可以领略他们独特的民俗风情……
形成原因
俄罗斯族的形成第一种情况:华俄后裔的形成可追溯到清初。康熙二十八年(1689),《中俄尼布楚议界条约》签订,条约以额尔古纳河作为中俄两国界河,自1860年起,沿边大批俄国流民非法越界盗采黄金,而且范围与规模逐年扩大,大量俄国移民流入额尔古纳市境内,到1907年已达1000户以上。总人口4000—5000人。第二种情况:俄国“十月革命”后,大批俄国人相继越过额尔古纳河来到本市定居。 大约在 19世纪下半叶,两个巨大的移民流体在黑龙江流域、额尔古纳。第三种情况19世纪末叶,随着额尔古纳河两岸采金业的兴起,不少原籍山东、河北等省的内地人被俄国资本家招募为采金工。1900年前后中东铁路施工时,又为内地引来更多的华工,其中一些人后来流入俄国沿边一带从事采金业,也有的给俄国官绅、富农当雇工。由于这些华工绝大多数为独身的年轻人,生活在俄国人之中,与俄国少女接触日久“始而相交以为友,继而相爱以为婚”,组成了混合国籍家庭,而所生子女则不可胜数。第四种情况中国成立后,中国发生了变化,一部分在俄华侨便主动回到中国生活,这是生活在中国的俄罗斯族的一部分;苏联红军战胜沙俄后,建立了苏维埃政权,这时中苏之间便不能随便出入境,有了严格的控制。苏联开展了对地主、富农的批斗活动,一部分华侨和俄罗斯族怕挨批斗,便偷偷地带着钱财和家眷跑向中国。
民族建筑
俄罗斯族人的住房被称做“木刻楞”,房屋又高又大,单一木材构筑的房屋,分为卧室、客厅、厨房和储藏室。木刻楞也有土木结构的,他们的住房都建在高高的台基上,墙壁很厚,多在 50厘米以上。房屋呈四方形,房顶倾斜,有的上面还覆有漆着绿色油漆的铁皮,正门前有门庭和围廊,门内有过道,过道两旁是卧室和客厅。室内的墙角有土坯垒砌的火墙。有的人家是大型壁炉,外包一层铁皮,铁皮上抹一层黑油,俗称“毛炉”,是很好的取暖设备。室内陈设比较讲究,卧室摆放着木床或铁床,铁床栏杆雕有花草图象,给人以古雅之感。客厅里的桌椅多为圆形,也有方形的。虽是铺地砖,但上面又铺有地毯。
宗教信仰
宗教信仰方面俄罗斯族信仰“东正教”,也有极少数人信仰东正教的旧礼仪派。“东正教”又称“东方正统基督教”,是三大主要教派之一,是世界性宗教组织。俄罗斯族的住房,绝大部分是木刻楞房。木刻楞房的墙体是用圆木(松木或桦木)垛成的,圆木和圆木之间用树毛塞实。这种房屋,冬季保暖夏季凉爽,同其他住房相比具有明显优势。
节庆活动
节庆活动方面,现俄罗斯民族中俄两国的节日都要欢庆。但俄罗斯族的节日,则全部和东正教的十三大节日直接相关,是充满宗教色彩的群众性节日。其中,较大的节日有“圣诞节”或称“主降生日”,“耶稣圣诞日”。这天除念圣经祈祷外,教堂要插松树枝等。各家也要插些树枝。讲究的室内要挂满五颜六色的装饰品,圣诞树上也要给儿童们挂满玩具、糖果。还要烤制耶稣生日蛋糕,以表庆贺。因为“耶稣”诞生日恰好是星期天,所以终年凡逢星期天,必要庆贺。俄语称“瓦斯格里仙尼”,意为“耶稣诞生日”,一般不工作。特别忌讳洗衣服,他(她)们认为洗衣服的水是最脏的。“巴斯克”节要持续七天,期间老人要给孩子礼物,青少年要给老人请安祝福。各家都备有丰盛的菜肴、点心等。他(她)们轮流做东,载歌载舞、开怀畅饮、通宵达旦。一些人搭起“秋千”,有的数对男女一齐上阵,民歌声此起彼伏,到处洋溢着喜庆的气氛。在“巴斯克”的第十天,是“拉古切里斯怪.兼”,是悼念已故亲朋好友的日子。届时,人们会带上彩蛋、各式面包、糖果等去墓地,将彩蛋埋在墓前土中,将其它食品摆放在墓前,吃顿便餐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