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那达慕”是蒙古语,“慕”是蒙语的译音,意为“娱乐、游戏”,以表示丰收的喜悦之情。那达慕是中国蒙古族人民具有鲜明民族特色的传统活动,也是蒙古族人民喜爱的一种传统体育活动形式。每年农历六月初四 (多在草绿花红、马壮羊肥的阳历七、八月)开始的那达慕,是草原上一年一度的传统盛会,也是蒙古族人民传统的群众性集会。那达慕具有悠久的历史,1225年,成吉思汗战胜花刺子模,为庆祝胜利,就举行过隆重的那达慕盛会。在古代和近代,那达慕是蒙古族人民文化生活中的重要内容和喜庆活动的好形式。那达慕包括传统的射箭、赛马和摔跤比赛,俗称蒙古族男子三项技能。
“那达慕”有悠久的历史。在蒙古族史诗《江格尔》中虽无“那达慕”的直接记载,但从诗中关于西征、祝捷的描写,已可略见“那达慕”的雏形。“那达慕”在蒙古族人民生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,是适应蒙古族人民生活的需要而产生的。蒙古族素有“马背上的民族”之称,英勇善战,崇尚武技。五月至八月可谓是蒙古人的黄金季节,一年一度的祭敖包、打马鬃、马驹节、庙会等均在这个季节里举行。蒙古语的喜庆、联欢、盛会谓之“乃日”,比如敖包盛会就称作“敖包乃日”,马驹节就称“珠拉格乃日”,成吉思汗与将士子弟聚会称“乌日森乃日”等等,这些盛会都举行相应的娱乐竞技,即“那达慕”。
古代和近代的那达慕盛会都要进行男子"三艺"——摔跤、赛马和射箭的竞技赛。摔跤是蒙古族特别喜爱的一种体育活动,也是那达慕大会上必不可少的比赛项目。蒙古语称摔跤为"博克·巴依勒德呼",称摔跤手为“博克庆”。蒙古族的摔跤有其独特的服装、规则和方法,因此也叫蒙古式摔跤。
赛马为蒙古族男儿三技之一,参加者有时全是少年,有时不分年龄,具有广泛的群众性。那达慕赛马和一般赛马有所不同。参赛的马必须充分做好准备。吊马,半个月或20天之前开始吊马,就是把马在马桩子上高高吊起来,每天定时一段时间吃草限制草料、饮水的时间,之后再吊马。目的是使马掉膘,马体变轻松,接近参赛时,开始试赛,逐日加码,适应比赛。赛马项目包括:1)快马赛,主要比马的速度,一般为直线赛跑,赛程一般为20、30、40公里,先达终点为胜;2)走马赛,主要是比赛马步伐的稳健与轻快;3)颠马赛,是蒙古族特有的马上竞技表演项目。
射箭是蒙古族传统的“男儿三艺”的又一项目,也是那达慕大会最早的活动内容之一。在公元800多年以前,蒙古人分为许多不同的部落,他们的经济生活大体可分为游牧经济和狩猎经济两种。在成吉思汗统一蒙古以后,虽然狩猎经济的部落逐渐转向了游牧经济,但狩猎时期长年积累下的拉弓射箭的本领却保留了下来,以防外敌侵略和野兽袭击畜群。没有牲畜的贫苦牧民则仍依赖弓箭捕杀动物维持生活。蒙古族射箭比赛分静射、骑射、远射三种,有25步、50步、100步之分。比赛的规则是三轮九箭,即每人每轮只许射三支箭,以中靶箭数的多少定前三名。
今天,那达慕大会除了进行男子三项竞技外,还增加了马球、马术、田径、球类比赛、乌兰牧骑演出等新的内容,同时举行物资交流会和表彰先进。
如今在呼伦贝尔陈巴尔虎草原上,每隔一年就会举行一次隆重非常的那达慕大会。举行那达慕时,牧区方圆数百里的牧民穿起节日的盛装,骑着骏马或乘坐汽车、勒勒车络绎不绝地前来参观。那达慕大会期间帐篷林立,组织广泛的物资交流会,以促进生产。晚上还举行各种形式的文艺活动。
那达慕具有广泛群众性和娱乐性的传统民俗文化活动具有广泛、深刻的文化内涵,反映了蒙古民族的价值观和审美观。发掘、抢救和保护那达慕,对中国体育史,乃至世界体育史的丰富和完善都有重要价值。国家非常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,2006年5月20日,该民俗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。